看好光伏建筑一體化與民用端市場
漢能薄膜發電(0566.HK)總裁代明芳日前在澳門國際清潔能源論壇上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專訪時表示,清潔能源行業發展空間巨大,公司產能將逐步釋放,未來看好BIPV(光伏建筑一體化)與民用端市場。
看好BIPV領域
中國證券報:漢能設立了BIPV、戶用發電、柔性屋頂、汽車應用、電子產品、通用產品和特種產品等幾個事業部,請問最看好哪個領域?
代明芳:目前看來,BIPV的市場空間更大。公司BIPV項目還在初期階段,主要是總部大樓、廠房等示范項目。不過,光伏組件變光伏構件是一個新生事物,尚有很多建筑標準有待完善。盡管如此,光伏幕墻仍有很大發展空間。
農業設施也是一個很大的市場。農作物生長需要紅光,公司產品能讓紅光透過,不影響農作物生長,同時還能發電。
長遠看,光伏地面電站市場空間有限。因為土地有限,補貼也不可能長期存在,因此民用端才是薄膜產品最廣闊的市場。漢能未來將會B2B和B2C一起做。如可穿戴設備,利用太陽能技術為手機等電子產品充電的設備,或者是通過太陽能為汽車提供動力等領域。
中國證券報:此前漢能宣布了一系列國際收購,這些技術路線的整合進展如何?
代明芳:漢能始終堅信“生存的奧秘在于技術永遠領先”。近年來,漢能先后將四家全球領先的薄膜太陽能企業收入麾下,原有技術壁壘被打破,可以充分發揮協同效應,技術資源的共享進一步促進了漢能薄膜技術的提升。經過全球技術整合與自主研發,漢能掌握了非晶硅、銅銦鎵硒、砷化鎵等多條全球領先的薄膜發電技術,國產化的步伐逐步推進。
國外光伏企業研發能力很強,但規模能力不行。國外勞動力、土地、設備等成本高,大規模推廣難度大。而漢能有自己的系統集成能力,更適于做光伏產品的規模化和本土化。并購這些公司后,利用他們的研發能力,生產放到國內。
找對市場是關鍵
中國證券報:漢能薄膜電池的產能已經達到3GW,未來通過何種手段提高產能利用率,把產能釋放出去轉化為收入?
代明芳:前提是先找對市場,找對了就會發現市場還是很大。例如BIPV,明年的產能可能都不太夠用。很多技術是收購過來的,收購過來后又投入了很多研發,改進設備,改進工藝,因此產能釋放是一個分步轉化的過程。明年上半年,我們還要對一些設備進行升級改進,使其更適合BIPV產品的特點。明年下半年隨著調試逐步減少,產能將徹底釋放。
中國證券報:漢能發展過程中如何解決融資問題?目前的主要融資渠道是什么?
代明芳:民企跟央企相比,本身就不在同一起跑線上,包括資金、人才等各個方面。融資只有跟企業發展戰略匹配,企業才能快速發展。目前漢能的主要融資渠道仍是銀行貸款。大股東質押有一些,但不是很多。漢能幾十年來堅持在清潔能源領域發展,這將是一個能產生萬億市值偉大企業的領域。